分享好友 英语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

英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(上)

边读边学  2014-01-02 11:050

与“异化派”的观点正好相反,“归化派”则坚持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,用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形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,美国翻译家奈达(Nida)是“归化”理论的推崇者,他提出了“功能对等”和“读者反映论”的观点。“归化派”认为,不应当将源语中的语言体系和文化现象强加在译文读者身上;文化差异必然带来交流和理解上的障碍,既然翻译的主要任务是文化交流和传播,就应当避免文化障碍,而“异化”则不可避免地带来这种障碍;对译文读者的想象力和智力也不应当有过高要求,而是应当将源语以最贴近目的语的形式呈现给译文读者,使之理解起来更轻易。在中国也曾经因为译文的“信”和“顺”两大原则孰轻孰重张开过激烈的争论。

还有一种看法,就是在翻译中将“异化法”和“归化法”结合起来运用,不偏废任何一个。钱钟书提出翻译时“不因为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僵硬牵强的痕迹”,还要“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”。鲁迅也说“凡是翻译,必须兼顾着两面,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,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”。实践也证明只有将这种两者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做好翻译工作。

唐诗英译中的文化障碍及处理

唐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鼎盛时期,政治的稳定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,涌现了很多伟大的诗人,如李白,杜甫等,创作出了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。唐诗是我过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,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之一,因此吸引了很多中外的翻译家将其翻译出版,向世界人民介绍这一辉煌的艺术成果,国外如Herbert A.Giles、W .J .B.Fletcher等,国内如翁显良、许渊冲等,都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查看更多关于【边读边学】的文章

展开全文
« 上一页 2/2 下一页 »
相关推荐
反对 0
举报 0
评论 0
图文资讯
热门推荐
优选好物
更多推荐文章
更多推荐